75⁺寻找老政法精神|唐奇英:用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极悦娱乐
发布时间:2024-09-25 16:49:16

  近日,“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主题活动张家港寻访组来到张家港市人民法院金港人民法庭,聆听了“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唐奇英的故事。

  在金港人民法庭,唐奇英是庭里工作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人。1991年,她从苏州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港区人民法庭,成为一名书记员。30多年来,随着地域区划的调整,法庭几易其名。从书记员到代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唐奇英却一直坚守在这里。

  来到唐奇英的办公室,寻访组看到了一张伴随唐法官30年的办公椅。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张椅子一直被唐奇英当作“宝贝”使用着。“虽然法庭搬了好几回,但这张椅子我一直没舍得丢掉。‘她’就跟一位老朋友似的,看到‘她’,我就会想起这些年自己成长的历程。”唐奇英指着椅子笑着告诉寻访组。

  34年基层法庭执业生涯中,唐奇英办理的案件达8300多件,调解、撤诉率超75%,案件数量、调撤率、结收案比、息诉服判率等指标均居全院前列。

  这些成绩,寥寥数语看似耀眼,其中却浸透着唐奇英30多年对法律职业不变的热爱、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日复一日的倾力付出,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庭庭长蒋晓刚参加工作时,曾是唐奇英的徒弟。在蒋晓的印象里,唐奇英的喉咙一直是沙哑的,她像拼命三郎一样,每天要开很多的庭、讲很多的话,不厌其烦地去做当事人的工作,把矛盾尽可能化解掉。

  “奉法求实、公正司法,这个办案理念我是一直坚持的。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职业,人家叫法官,但其实不是官,我们就是普通的职工,为老百姓服务干事的。”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要有坚持的精神,就不要后悔极悦娱乐。说的高尚一点,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办案理念上,唐法官追求案结事了,事情到她这里就解决了,在法庭里面化解掉,然后回去安心过日子。”蒋晓说道。

  “她还有个法宝,叫‘售后’服务,我也学来了。”所谓的“售后”服务,指的是唐奇英把她的裁决一直延伸到财产执行,把她的法庭“办”进了百姓家里。她有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着她办理的各个案件当事人财产履行交付的期限。一般来说,判决书、调解书下了,法官的任务也完成了,但她会根据调解书上的执行时间点,提前与相关当事人沟通,提醒他们什么时候该给付老人的赡养费了,什么时候该把借款全部归还原告了。

  在蒋晓眼里,唐奇英坚持的“售后”服务,不仅拓展了法庭的空间,也让百姓真实感受到了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铁面。

  唐奇英说,很多老百姓的纠纷虽然在法庭上讲好了,但不是判决了或者签了调解协议就了结的,往往在最后执行履行阶段还可能产生纠纷。别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往往就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曾经有一对夫妻,通过法院调解离婚,为了调解书中的财产分割约定顺利履行,正式分家产那天,唐奇英也赶到他们家中,亲自见证和处理财产分割的摩擦。大件财产物品按调解书来,小件物品唐奇英就从中协调,顺利完成了财产交割。

  “在家里分财产的时候,最后碗筷、煤气灶属于谁的,都得分好。”唐奇英说,很多时候家庭纠纷中争夺利益是表象,让当事人释放怨气才有助于真正化解矛盾,帮助他们把释放怨气的通道打开,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家住金港街道的王女士(化名)及丈夫因为子女赡养问题告到了法庭。经审理,唐奇英发现原、被告间实际还存在安置房归属及老人居住等问题。如果仅就赡养费简单进行判决,当事人的真正诉求没有得到解决,后期还会引起其他诉讼。不如把这些问题放到一起来解决,通过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并组织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就安置房的归属及老人居住问题一并明确,既减少了讼累,又化解了矛盾。

  寻访当天,王女士自愿前来,表达对唐奇英的感谢。“唐法官真是一位好法官,就跟自己家里人一样亲切,耐心细致地给我们拟定调解的方案。她在调解过程中,一直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让原本冷漠的家庭关系重新有了亲情的温度。”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但回想起这段经历,王女士感慨良多。

  在唐奇英的办公桌上极悦娱乐,案头上堆满了案卷,每个案卷上面,都有一张小纸片,上面标注了她在梳理案卷时发现的疑问、需要提醒书记员注意的事项等等。赵娇是唐奇英的书记员。这两年,跟着唐法官,她学到了很多。“每次案卷下来后,唐法官都会先认真过一遍,并提醒我在发应诉材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跟着她做事,踏实又明白。”

  在同事陶萍的印象里,唐法官一直追求实质解纷,为了真正案结事了,从来不怕多做很多工作,“即使当事人对案件结果不服,对唐法官都是服气的”。唐奇英总是愿意耐心和当事人解释,直到当事人气通了;不只是财产执行的记录本,唐奇英还有自己记录的保全登记表;为了能真正解决事情,唐奇英总是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30多年守着一个地方,金港这一块区域,唐奇英太熟悉了,她对片区的风土人情、矛盾关系了如指掌,一看人、一开口,就洞悉其中利害关系,保证调解审判的思路“跑”在正确的轨道上。她自己管这叫“因地制宜”。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让她办案游刃有余,她对案件的把握总是恰如其分,透析法理、言明情理,因而无论调解亦或判决,胜负皆服。

  “就像电影《第二十条》里说的,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我这个人一直保持着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我总觉得,自己工作扎扎实实做了,老百姓认可了,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唐奇英说。

  听唐法官讲述她三十四年如一日的法官生涯,寥寥数语,却反复重复着“这就是一份普通的职业”“法官不是官”……从唐法官身上,我看到一名好的法官要真正知民意、解民忧、顺民心。唐法官并不是一味追求审判效率,她所追求的是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共生,力求在情理与法理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她是朴实无华却熠熠生辉的榜样,三十多年的工作成效,在她口中不过是一句“既然选择了成为一名法官,这就是应该做的”。坚持、坚守、坚定,是她身上透出来的精气神,也是我需要沉淀的地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