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发布时间:2024-09-24 06:19:41

  这里,是一片充满文学诗意的乐土,是从中国走向国际的最前沿,也是你走向世界之路的大门。

  “一门语言,就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桥梁。”作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提供外语语种课程最多、外语特色最为鲜明的大学,上外能让你感受到万邦文化的交融、多元思想的交汇、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国会在世界上有什么样的未来?中国人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上外能为此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而对你来说,上外也是一个预演的舞台。

  七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最为优秀的学子,从这座充满国际情调和人文气息的校园中起步,走向世界:他们是亲历世界风云的外交官,是与各国政要侃侃而谈的国际节目主持人,是活跃在世界上各大都市的卓越商业领袖,是屡获各国勋章的翻译家、文学家、作家……这是一座让每个普通学子走上国际舞台的大学,除了每年数以百计的学子赴世界一流名校深造外,还有近千名毕业生活跃在中国涉外行业中,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成长为社会精英与行业领袖。

  而上外作为一所以语言见长的高校,在这里,还走出过奥运项目冠军、世界围棋冠军、亚洲棒球冠军、金马奖影后、大学校长、世界500强企业总裁、中国特定领域的最佳律师等等社会各行各业的翘楚——这是一座充满着机遇、梦想和希望的中国名校。

  我们所提供的语言课程和文化研究课程,使我们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更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建立密切合作。超过40%的在校生有机会参加海外留学项目,因而在这里既可以享受上外的所有资源,也可以获得海外高校的学习经历。

  我们在为每位学生提供优质外语培养外,还开设有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新闻、商务、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课程,能够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具备“两门外语+一门专业+两种文化生活背景”的特长储备,也就是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熟悉第二外语,具备在中国和某一特定国家生活的经历并对两者文化都深入了解,还在某一行业专业方面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而这也恰恰是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国际组织对卓越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要求。因而,上外多年来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学生就业率,不单就业机会众多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薪酬收入水平也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上外还是一所思考未来的大学,不断探索用明天的答案来回应今天的问题。我们在全国率先培养“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今又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我们已经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有机会免修免听获得学分,或者申请海外优秀项目获得学分互认,选择双学位/双专业学习,允许每名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潜力,在上外学科专业范畴内设计自己独特的“发展蓝图”;我们还在不断吸引更多的优秀国际学生融入大学校园,引进更多国际管理中国化的尝试,招募更多高水平的外籍教师或海外归国人才,增加全英语课程专业范畴,使上外的校园更加国际化;我们还在加强与世界各国一流高校的密切合作,通过学生互换、联合培养等方式实现中外教学更无缝紧密的对接……我们愿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更完善的服务、更美丽的校园、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如果你是一位愿意作为中国代表走向世界的优秀学子,愿意作为专业人才担当中外交流的使者,我们欢迎你来与我们共度一段青春时光。

  我们希望你具有远大的志向、强韧的意志和敏锐的全球视野,因为外语学习和涉外工作的领域需要拼劲和刻苦,更需要开放的心态和接受挑战的准备。

  我们希望你多一点兴趣爱好且具有好奇心,同时对塑造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充满渴求,因为卓越国际化人才需要丰富的知识面和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在瞬息万变的国际风云中占得先机。

  我们希望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关怀社会的行动,对报效国家和增进世界人民福祉有一点期待,因为身处一所国际化的大学,既需要你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也需要你有做出选择的勇气,从而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迸发自身的光芒。

  各位同学,上外是一所时尚与传统并存的学校,同时也更追求卓越与学术严谨。我们期待得英才而乐育,更期待凝聚精英学生,让一代人在这所人文气息浓郁的大学中砥砺成长。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上外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英文校名确定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并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书香翰墨、桃李芬芳,顾杏卿、凌达扬、厉家祥、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王燕生、王季愚、许天福、林鼎生、严庆禧、颜棣生、杨寿林、岳扬烈、姚枏、周退密、漆竹生、钱维藩、陆佩弦、浦允南、章振邦、徐百康、杨小石、薛蕃康、李观仪、王宏、戚雨村、胡孟浩、顾柏林、王德春、许贤绪、余匡复、侯维瑞、谢天振等众多杰出的名家大师,都荟萃于此,执教治学,开创并丰富着上外的人文传统。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的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 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

  上外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最急需的关键人才储备。上外现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 54 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语-朝鲜语、波斯语、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匈牙利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波兰语、捷克语、斯瓦希里语、塞尔维亚语、罗马尼亚语、塔吉克语、白俄罗斯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马来语、爪哇语、巽他语、柬埔寨语、孟加拉语、汉语等 39 种现代语言,并开设拉丁语、古希腊语、世界语、梵语、古英语、古典叙利亚语、巴列维语、古典纳瓦特语、尤卡坦玛雅语、阿卡德语、苏美尔语、古典希伯来语、奥斯曼土耳其语、犍陀罗语(佉卢文)、手语等 15 种冷门绝学语言课程。

  目前,上外已充分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 6 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上外现有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 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10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9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 6 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 A 类)。

  上外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合作单位,也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成员,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

  上外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现有 56 个本科专业,涵盖 12 个本科专业类,包括35 个语言类专业和 21 个非语言类专业;8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设 42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法律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下设 2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

  上外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创新育人模式,以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全力造就能够参与全球事务的通才和通晓国别区域与领域的专才,推动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

  上外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China Daily)、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第一财经传媒(CBN)、上海外语频道(ICS)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并实施长三角高校学分互认计划。上外与英国FutureLearn平台合作开展“慕课”(MOOC)探索与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

  上外立足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综合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战略传播,不断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特色,依托政治学、工商管理和新闻传播学等学术增长点,汇聚中外高端研究团队,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协同创新打造高校学术智库群,在语言文学、国际关系、国际传播和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上外现有1个外交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研究平台(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上海高校智库(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 / 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1个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欧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和20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教育部国际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英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德人文交流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脑机协同信息行为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基地、语言文化圈视角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为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

  上外的100余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别研究为核心,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应用渠道,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制订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并涌现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其中,习亲自倡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思想平台。上外中东研究所、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丝路战略研究所等5家机构入选“CTTI来源智库”单位。

  上外深入推动以外语学科为根基的文文交叉、文理交叉、文工交叉,建有语料库研究院、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应用实验室、上外-科大讯飞口笔译跨学科联合实验室等,促进语言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推动数据驱动的语言智能研究前沿探索。

  上外编辑出版《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中国比较文学》《国际观察》《英美文学研究论丛》《阿拉伯世界研究》《亚洲中东与研究(英文)》《中国国际评论(英文)》《口笔译研究(英文)》《外语测试与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新丝路学刊》《语料库研究前沿》《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青少年语言教学(英文)》《网络媒体与全球传播(英文)》《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英文)》《语料库与人文学科研究(英文)》《国际艺术史学会学刊(英文)》等21 种学术期刊,其中有 7 种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8 种英文期刊在海外发行,在学界享有盛誉。上外不断推进中文学术期刊的海外出版和中华学术精品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努力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的高校之一,建校之初就有外国专家在校工作。上外将国际化办学视为核心发展战略,已先后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440多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已先后加入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联盟。

  上外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充分吸收世界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与先进经验。上外本科生出国(境)访学比例高达50%,每年都有千余名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公派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或攻读合作学位。上外实施“外专引智”计划,积极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促进国际科研合作,有超过90%的师资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在校外国专家多达340余人。

  上外依托长期教学实践与研究,编写出版各类对外汉语教材,每年有约4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上外学习汉语和相关学位课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上外已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合作开设9所孔子学院,并在墨西哥开设教育中心,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和南美,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现有两座校区,占地74.7公顷。其中虹口校区坐落在上海市中心,与鲁迅公园和多伦路近现代海派文化圈相接;松江校区位于上海市郊“沪上之巅”佘山脚下,毗邻“上海之根”广富林遗址。两者文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上外图书馆是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心馆之一,共有两处馆舍,以及费萨尔图书馆等十余个特色文献资料室,现有馆藏纸本文献130万余册(涵盖65个语种)、电子图书174万册、中外文纸本报刊1385种、电子期刊12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272万余篇、电子资源数据库85个。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长期保存和共享上外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并为研究过程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数据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共享、引证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服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是中国第一座世界语言博物馆,秉持“语汇世界、言聚全球”(Words, Worlds)的立馆理念,以语言学及其交叉学科为学术理论基础开展公共科普教育,致力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全球语言知识体系,推动中外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上外拥有先进的办学设施,包括世界一流的同声传译系统、语言实验设备等,并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外语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长期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引领和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始终关注学术普及和知识传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作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外语出版基地之一,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已累计出版40多个语种的图书、教材和电子出版物10000余种,总印数逾10亿册,重印率达70%以上。在全国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中,外教社被收录图书品种数多次位居外国语言文学类第一,社会影响广泛。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上海外语电子出版社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外语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其“爱未来”品牌享誉海内外,深受广大外语学习者喜爱。

  上外是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和首批教育融媒体试点单位,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通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建设融媒体中心,以多语种讲述中国故事,用互联网传播中国声音,创新构建网络育人平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获得国家领导人专文批示。此外,上外师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等重大涉外活动中,弘扬志愿精神,发挥学科特长,提供专业的多语言服务。

  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师生始终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立足新时代,上外胸怀“国之大者”,在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奋进新征程上明确“五大坐标”,成为“多语种+”卓越人才的孵化培育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策源地、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关键供给地、全球话语能力建设的战略支撑地、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地。

  上外松江新校区坐落于松江新城区西北角的松江大学城内,占地800多亩,基本建设总投资3.5亿元。我校松江校区规划、建设的目标是:一流的设施水平、一流的整体环境,以全新的理念,塑造出世界一流的新型大学。

  在上外松江校区,除教工住宅和学生宿舍外,建有各类校舍面积共12万平方米,包括各院系教学楼、图文信息中心、行政办公楼、食堂、体育馆、师生活动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教学楼充分体现了上外特色,根据不同语种国家的建筑样式和特色分别设计建造。圆顶、拱门、尖塔,东方语学院阿拉伯风格的教学楼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而英语学院教学楼则展现出浓郁的英伦风情。各院系教学楼沿原有河流水系在整个校区的西南河畔建楼。除满足大、中、小各类教室需求外,各院系办公用房、教师休息用房也充分予以考虑。图文信息中心是我校的标志性建筑,主要供图书馆、教育技术部和网络信息中心使用。各校舍均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使用和管理。充满朝气、活力和艺术魅力的校园雕塑洒落在校园各处。整个校区呈现出楼群相互协调、错落有致、风格新颖、气势雄伟的景象。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松江新校区的一大特色。松江校区原有自然水系非常丰富,绿化率达60%以上。绿化景点中心区占地约60亩,有山,有水,有桥,有亭,有曲径小道,还有人工湖。宽30米,长约400米的中央大道位于整个校区的中轴线米左右的第一广场位于中央大道和行政楼附近,由主雕塑、喷泉、花坛等组成。方圆80米左右的第二广场位于图文信息中心大楼南侧,为师生们的社团活动提供便利。

  为保证上外新校区建立在一个高起点上,我校非常重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在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统一协调下组织建设了大学城信息网络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手段缩短了松江校区与校本部的距离,提高了松江校区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由于松江大学城实行资源共享,给上外松江校区的学子们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在共享的生活园区 ,一条长2.5公里的学生步行街串起了沿线的餐厅、剧场、邮局、书店、修理部和体育设施,形成中华学生一条街。同时,大学城各院校图书馆、体育场和实验室也可互相联网使用,大学城内师生将实行一卡通,后勤服务统一达到社会化。

  松江校区是一座环境园林化、布局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一流校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现代化大学。松江校区的建成启用, 对迈向新世纪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架起了上外通往世界的桥梁,将成为上外发展的新机遇、莘莘学子的新天地和外语人才的新摇篮。